靠數據“吃飯”,江北“噸糧首縣”實現30萬畝田一個數字管家
时间:2025-04-16 来源:新闻传媒中心
1990年,淄博市桓台縣因建成我國長江以北首個整建制“噸糧縣”而出名。而今,數字賦能農業發展,江北“噸糧首縣”又成爲鄉村振興的樣板。4月15日,“行走黃河”主題報道采訪團走進淄博市桓台縣。
手機上一點,上百畝的麥田就開始了水肥一體滴灌;手機上再一點,天氣、墒情等信息信手可得;還是手機上一點,就能查詢到糧站收糧價格……在桓台數字農業平台上,種地已經變得數字化。
“金年会 - jinnianhui.com整合卫星遥感、物联网、大数据等技术,可在平台实时监测全县30万亩农作物的生长情况,实现水肥药精准化管理,构建起天、空、地一体化智慧农业管理体系。” 中化现代农业华北大区总经理助理时立波介绍。
不仅如此,通过“数字中心+服务点+种粮大户”的模式,规模种植户还可以获得“耕、种、收、管、储”全产业链服务。“金年会 - jinnianhui.com通过订单方式为种植户提升亩产价值,2021年到2024年这三年时间,这种模式服务了桓台6个服务点、50余规模种粮大户、5万亩农田,亩均收益提高200元左右。” 时立波说,通过“种给农民看、带着农民干”,引领了当地农业产业提质升级。
如今種糧,數字化建設至爲關鍵。
“桓台抓住淄博市建設數字中心城市的契機,搭建縣域數字農業農村服務平台,采集全部8個鎮(街道)311個村(居)的基礎數據,上線電子地塊25.6萬余畝,占比82%。”桓台縣農業農村局副局長李文華介紹,平台“雲端”集成耕地管理數字化檔案、優質品種庫和標准種植方案庫,通過手機APP精准推送標准方案、種植計劃和農事建議,爲越來越多的農戶提供實時在線指導服務。
數字賦能的桓台農業,成效如何?
——爲農戶實現節本增收。李文華介紹,通過精准水肥藥施用、智能農機裝備和智能決策系統等技術,實現“耕、種、管、收”全程降本增效提質,僅一産種植,畝均增收200元以上。
——從“靠天吃飯”到“知天而作”。李文华介绍,借助数字大田、数字平台,形成了“种给农民看—带着农民干—增强产业链”的桓台模式,在这种模式下种植从靠经验变为靠数据,從“靠天吃飯”到“知天而作”,从“会种地”到“慧种地”,越来越多的有志青年投入到农业生产中,保证了从业者的稳定性。
廣袤田野湧動科技浪潮,數字賦能農業全領域各環節,促進桓台現代農業發展更具特色,爲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提供更多“桓台經驗”。 。ù笾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