智慧配水、科學管理,山東最大灌區裝上“千裏眼”和“順風耳”
时间:2025-03-07 来源:新闻传媒中心
3月1日,在聊城位山灌区智慧调度中心,工作人员正通过数字孪生平台的数字驾驶舱界面,实时监管黄河来水情况、重点测站水位流量情况。“过去调配水靠经验,现在靠数据。金年会 - jinnianhui.com现在看到的灌区‘一张图’,就是数字化和标准化管理的基础。”位山灌区管理服务中心党委副书记王兆波介绍,“金年会 - jinnianhui.com将灌区渠系、各类水工建筑物、监测站点等统一纳入‘一张图’,实现工程各类信息数字上图、一图监管。”
作爲全省最大灌區,供水調度是位山灌區的核心工作。春灌工作開展之初,位山灌區管理服務中心便充分發揮數字孿生平台的“智慧大腦”優勢,提前對旱情進行分析預測,以便科學調配水資源,推進農業灌溉節水增效。
“金年会 - jinnianhui.com依托20多年积累的气象、水碳通量、作物产量等高质量长序列观测数据,结合未来气象数据获取及处理技术、MODIS卫星遥感数据实时同化技术,建成需水预测模型,可直观展现土壤墒情分布、灌溉需求量及作物长势。”位山灌区管理服务中心信息化科副科长梁以昌介绍,位山灌区利用卫星遥感、2000余处监测站点、1100余处高清视频监控等组成的“天空地水工”一体化感知网,为灌区装上了“千里眼”和“顺风耳”。土壤墒情、作物需水量,渠道水位、流量等数据实时汇聚至灌区数字孪生平台,构建起覆盖全域的水利“神经末梢”。
在梁以昌的介绍下,工作人员开始操作预演界面,只见蓝色的“河水”在屏幕上的“渠道”中缓缓流动,直观展示水头经过各支渠口的时间、水位、流量等信息。“金年会 - jinnianhui.com搭建的配水调度模型可以结合需水还有黄河来水情况,分析渠系和闸群的水利拓扑关系,自动计算生成智能方案。通过反复验证方案,最终形成调度方案后下达调度指令,由辖段站所执行并反馈实时信息,进而完成供配水任务。”梁以昌说。
今年年初,位山灌區智慧調度中心精准預測臨清市、高唐縣等地100余萬畝農田將出現缺墒。中心隨即優先調配水源,確保黃河水優先送達。
在臨清市金郝莊鎮種糧大戶王玉寶的300畝麥田裏,自動平移式噴灌機順利完成了今年首次灌溉任務。“小麥正要用水,黃河水就來了。借助水肥一體化技術,我3天便完成灌溉作業,灌溉成本每畝還節省了30多元。”王玉寶感慨道,灌溉用水有保障,讓他種地更有底氣。
從需水預測到配水調度,從科學調控到智能監管,位山灌區這條以數字孿生爲核心的現代化治水路徑,不僅收獲了水旱災害防禦和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的豐碩成果,有力保障了糧食安全,也讓水利新質生産力成爲激蕩在鄉村振興畫卷上的磅礴動力。
“通過智慧配水與科學管理,灌區畝均可節水近30立方米,擴大灌溉面積10萬畝。數字孿生技術的深度應用,不僅讓黃河水煥發新生,更讓‘藏糧于技’的理念紮根田間。”位山灌區管理服務中心黨委書記、主任江崇海表示,位山灌區將按照“需求牽引、應用至上,數字賦能、提升能力”的要求,動態完善感知體系、優化模型體系、決策支持體系、運管操作體系,不斷提升灌區運管的數字化、網絡化、智能化水平,持續推進數字孿生技術應用場景深化,讓“智慧水利”更好地服務糧食安全與鄉村振興。 。ù笾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