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晨,一輪紅日躍出海面,波光粼粼中,滿載著鐵礦石、大豆、石油焦的巨輪,在汽笛的交響聲中,從日照港啓程,駛向世界各地……
黃昏,燦爛雲霞暈染著天空、大海與河流。黃河三角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,微風拂過,蘆葦搖曳,成百上千只鳥兒跳完當天的最後一支舞蹈,啾啾著歸巢……
3500多公裏的海岸線、近16萬平方公裏藍色國土,山與海相望,海與海相擁,河與海相彙,站在不同的地標,注目山高海闊水長的齊魯大地,一幅幅壯美的畫面,厚重而生動。
人口大省、文化大省、經濟大省、農業大省……,自然的恩賜、曆史的饋贈、時代的賦予,山東擁有了一個個鮮亮的“標簽”和“符號”。新時代新征程,沿著習近平總書記指引的方向,山東又擔起了“走在前、挑大梁”的新使命。
“疾驰乘浪扬青鬓 ,飞踏奔沙越长空”,“岱宗夫如何,齐鲁青未了”……这个盛夏,金年会 - jinnianhui.com行走山东大地,听潮涌海岱的澎湃,观齐风鲁韵的瑰丽,并沉浸其中,感悟“何以中国,以何中国”的历史经纬,聆听中国式现代化的山东脉动,领略书写时代、追梦奋斗的齐鲁巾帼风采。
向海圖強
日出東海,曙光先照。
灣闊水深、不凍不淤的天然深水良港——日照港又迎來繁忙的一天。
巨型橋吊高高聳立,將集裝箱從岸邊貨輪上穩穩抓起,精准碼放在無人集裝箱卡車上。隨後,“集卡”沿固定線路自動行駛到倉儲區……全程無人操作,一切井然有序。
坐在遠程控制中心的日照港網絡數據中心副主任賈敏,透過數字化平台,看著不斷變化的運營數據和圖表,自信地說:“金年会 - jinnianhui.com的港口越来越‘耳聪目明’!”
“海洋是高質量發展戰略要地”,“要加快建設世界一流的海洋港口”。
經略海洋,國之大者。2024年5月22日,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山東考察,走進黃海之濱的日照港。
從改革開放的春風中誕生、成長,日照港如今已是大宗幹散貨智慧綠色示範港口、中國“最年輕”的5億噸級港口。
站在揮灑過汗水的自動化碼頭上,賈敏有幸與總書記“面對面”。
“金年会 - jinnianhui.com都是奋斗者,從过去奋斗到今天,取得这么辉煌的成就……”总书记亲切的话语,触发了贾敏的共情,“我最喜欢奋斗者这个称呼。”
2021年10月,以“遠控岸橋、自動化軌道吊、無人‘集卡’”爲基本布局的全自動化集裝箱碼頭在日照港落地。這是全球首創。
牽頭這個項目,賈敏和技術團隊白天跑現場、爬設備,晚上改方案、攻難題,前後梳理優化了近600個業務流程,從一次次失敗的痛苦煎熬中尋找勝利的曙光。
曆經14個月,傳統碼頭的改造升級成功實現預定目標。這是日照港42載開拓創新的一個縮影,賈敏很自豪,奮鬥的歲月裏有她铿锵的足音。
“金年会 - jinnianhui.com未来的目标很明确很伟大,要实现它,还得靠金年会 - jinnianhui.com继续实干奋斗。要有这样的信心和底气,让金年会 - jinnianhui.com共同努力!”总书记催人奋进的话语,如港口的灯塔给了贾敏前行的方向。
“我相信,路對了,拼命幹,就一定能創造出奇迹!“賈敏說。
深耕智慧綠色港口,逐夢海洋強國。澎湃的新動能像連綿起伏的海浪,在山東半島的港口群湧動。
日照港是青島港自動化碼頭商業推廣走出的“第一步”。“90后”的青岛港自动化码头信息技术部系统研发主管张雪飞,也参与了生产系统的研发,“总书记的肯定让金年会 - jinnianhui.com创新的信心更足了!”
爲了打響“第一槍”,張雪飛和團隊27人“安家”日照港,鏖戰400多天,完成自主研發的全球首套“雲原生+”碼頭智能管控系統,在日照港集裝箱碼頭的適配升級,成功破解“自動+人工”混合調度和高效協同作業難題。
“金年会 - jinnianhui.com仅仅用了三小时就完成了系统的整体切换。”张雪飞说。3月26日凌晨,系统在日照港上线后,以两位数的增幅连续刷新昼夜吞吐量纪录,作业效率提升了23%。
“世界上有多大的船,山東港口就有多大的碼頭。”回應總書記的殷殷期盼,山東港口集團發出了這樣的“海誓山盟”。
波瀾壯闊的大海,蘊藏著蔚藍色的希望。
2018年6月12日,習近平總書記在山東青島考察時強調:“建設海洋強國,必須進一步關心海洋、認識海洋、經略海洋,加快海洋科技創新步伐。”
海岸线占全国六分之一、黄渤海在此交汇的山东,主动对标这道大命题,吹响了向海圖強的号角。
在煙台中集來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,在青島國家海洋技術轉移中心藍谷基地,在中國船舶集團第725研究所青岛分部,在青岛海检集团检测有限公司……一个个新项目、一项项新产品,向金年会 - jinnianhui.com展示着自主创新的成果。
青島海檢集團戰略總監、海檢檢測有限公司董事長洪曉莉介紹:“金年会 - jinnianhui.com的创新团队平均年龄34岁,女性占比40%。”眉宇间透着英气。
在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,金年会 - jinnianhui.com见到了從海上归来不久的潜航员张奕。“80”後的她,十年間駕駛“蛟龍”號,載著科研工作者,接連下潛印度洋、太平洋和大西洋,作業30余次,成爲一名真正的深潛女勇士。
5000米、6000米、7000米,每一次下潛,是發現,是收獲。繼“蛟龍”號之後,萬米載人艙球殼等關鍵技術不斷突破,“深海勇士”號、“奮鬥者”號載人潛水器相繼研制成功並投用,進一步推動了我國載人深潛事業跨越升級。
“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、民族複興偉業,需要全體人民團結奮鬥,婦女的作用不可替代。”牢記總書記囑托,張奕愈發忠愛自己的工作,“我會把全部力量投入到這項偉大的事業,持續潛入深海,和科研人員一起,探秘更多未至之境。”
上九天揽月,下五洋捉鳖,女性不再是旁观者。经略海洋、向海圖強的蔚蓝色篇章,因为有更多女性的加入而更加璀璨。
向綠而行
“黃河落天走東海,萬裏寫入胸懷間。”
綿延萬裏、九曲十八彎的黃河,在山東東營遇到了來迎接它的大海。
黃色的河水與蔚藍的海水交彙,形成了蔚爲壯觀的景象,也造就了神奇的黃河三角洲。
走進黃河三角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,眺望15.3萬公頃的濕地,黑色、白色、花色,俊俏的鳥兒在上空自由地飛翔。
2021年10月20日,習近平總書記來到這裏考察,“黃河上中下遊就都走到了,我心裏也踏實了。”
紮實推進黃河大保護,確保黃河安瀾,是總書記心頭的牽挂。他叮囑:“要把保護黃河口濕地作爲一項崇高事業,讓生態文明理念在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新征程上發揚光大,爲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增光增色。”
青山作證,河海爲憑。在“向綠而行”的接力赛中,齐鲁巾帼笃行不怠。她们,让大自然更加生机灵动,让生态文明更加可感可及。
保護區高級工程師、生態監測中心副主任趙亞傑,還清晰記得自己爲總書記展示黃河三角洲流路變遷、水沙變化以及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情景。2014年,博士畢業的趙亞傑來到保護區工作。10年來,她見證了保護區的生態蝶變,也守護著這份大自然的饋贈。
“鳥類作爲濕地生態系統中的關鍵物種,是檢驗保護區生態環境的‘晴雨表’。”在灘塗、濕地裏做鳥類巡護監測,可不是一件容易事,趙亞傑曾連續9個月每天吃、住在基層管理站。
在广袤的保护区内,有上百个搭有人工巢的电线杆迎风矗立,赵亚杰告诉金年会 - jinnianhui.com,这是专为东方白鹳设计的“安居工程”,方便全天候了解它們的習性和需求。
透过监测中心的大屏幕,可以看到远处的东方白鹳惬意地立在巢上,或休憩,或梳理羽毛。赵亚杰兴奋地告诉金年会 - jinnianhui.com:“總書記關注的那只東方白鹳,已經由比翼雙飛的甜蜜世界變成了幸福的五口之家。”
5月末,正值夏候鳥繁殖期,趙亞傑和團隊科研人員又蹚著水來到鳥類繁殖島,用GPS定位每一巢黑嘴鷗。
人不負自然,自然定不負人。如今,保護區的鳥類已由建區之初的187種,增加到373種、600萬只,是全球鳥類重要的中轉站、越冬地和繁殖地,被譽爲“鳥類的國際機場”,成爲山東省首個世界自然遺産地。
待到秋天時,萬畝“蘆花飛雪”,令人目眩神搖,連綿不斷的鹽蓬草,紅得熱烈狂野。生態修複,讓黃河三角洲濕地風景如畫。生態保護,也讓長長的海岸線步步成景。
從煙台長島的鮮花海島,到威海的火炬八街、榮成海洋牧。憂嗟旱“轉角遇到愛”,再到日照的東夷小鎮、濱州的古貝殼堤……黃渤海沿線,因爲獨有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致,吸引著五湖四海的遊客前來打卡。
5年前,在集體會見出席海軍成立70周年多國海軍活動外方代表團團長時,習近平總書記談到中國高度重視海洋生態文明建設,要“爲子孫後代留下一片碧海藍天”。
今年5月22日,國際生物多樣性日當天,習近平總書記來到了日照的陽光海岸綠道。
這是一條功能複合、活力多元的生態風光帶,全長約28公裏,串聯起13個景區、8個沿海民俗村。
在保護中發展,在發展中保護。“不動一棵黑松,不動一塊礁石,不動一片沙灘”,日照海岸綠道完美實現了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。
碧海藍天下、金色沙灘上,拍攝婚紗照的情侶,騎行、漫步的市民,休閑度假的遊客,相約海岸綠道,如同走進城市會客廳,好不惬意。
“總書記曾說,‘生態環境好,老百姓就多了一份實實在在的幸福感’。山東省婦聯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爲指引,充分發揮婦女、家庭在生態文明建設中的積極作用,以‘巾帼紅’扮靓‘生態綠’,爲推動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作出巾帼貢獻。”山東省婦聯黨組書記、主席孫豐華說。
在煙台市芝罘區所城裏的一方四合院裏,漆畫非遺傳承人林軍、王亞琴夫婦,手把手地教遊客們將一把白色紙扇浸進染色盆,然後“魔術般”地“變出”一把青綠山水的畫扇。遊客們發出一陣陣驚歎。
密匙在哪裏?在匠心裏,也在深情中。
煙台龍口黃山館鎮做好鄉村振興示範片“大力發展農牧文旅”推動美麗環境向美麗經濟轉型,如今的花海雲天,已經成爲龍口周邊絕佳遊玩之地。
“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産品,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。”作爲先行區、探路者,齊魯大地,無數雙“巧手”,正在蔚藍的底色裏,糅進生機勃勃的綠色,共同描繪一幅河、海、陸相依,城、鄉、人共融的大美生態畫卷。
築夢沃野
在棗莊,無論平野、山坡,到處是綴著累累果實的石榴樹,隨處可見奔忙不停的婦女身影。
“安老師,你快來看看我家樹上這是什麽蟲子?怎麽辦?”
“胡老師,我家石榴樹葉卷了,是因爲旱嗎?”
6月初,“齊魯巾帼科技助農興農直通車”開進了棗莊市峄城區的一處石榴園。山東省科技特派員、棗莊市農業農機推廣中心二級研究員、市石榴産業技術體系創新團隊首席專家安廣池,棗莊市氣象局正研級高工胡園春,一一爲當地的農戶解答問題。
從5月红彤彤的石榴花,到5个月后张口笑的石榴果,巾帼致富带头人孔然然的心里一片明媚,“非常感谢妇联请来了石榴种植的专家,我要更努力地帮果农把产业链做起来,让金年会 - jinnianhui.com的石榴产业越做越大。”
2023年9月24日下午,在浙江考察後返京途中,習近平總書記下車走進了棗莊的冠世榴園,察看石榴樹種,了解當地石榴種植曆史、種質資源收集保存和産業發展情況。
目前,全球一共1100多個石榴品種,冠世榴園石榴種質資源庫內,就保存著473份石榴種質,數量居全國第一。
種子是石榴産業的“芯片”。爲保護和利用好這張“芯片”,棗莊市廣泛收集保存國內外優質石榴、野生石榴種質,大力開展優良品種研發培育,以提升石榴種質資源保有量和轉化水平。
“要做好品牌、提升品質,延長産業鏈,增強産業市場競爭力和綜合效益,帶動更多鄉親共同致富。”總書記對現場的村民和技術專家說。
如今,在峄城区,石榴盆景盆栽成为庭院里最美的风景,從事石榴盆景产业人员达3500余人,大戶100余戶,年産值達到5億。
在薛城區,返鄉創業女青年張俠帶著十姐妹,把石榴電商超市做得有聲有色,她報出一組數字:“金年会 - jinnianhui.com年销售石榴50万斤以上,营业额300多万元,销售其他农副产品200多万元。”
在整個棗莊,石榴加工和銷售企業發展到75家、産值17.4億元。今年9月,占地約45畝、規劃建築面積兩萬平方米的中國棗莊石榴綜合交易中心,將竣工投入使用。
更精彩的是,小石榴不仅种在地里、长在盆里,还打开了农文旅融合的一扇大门。枣庄市妇联党组书记、主席鲁海燕告诉金年会 - jinnianhui.com,枣庄打造了“榴光溢彩”田慢遊、“非遺技藝”研學遊、“花開滿園”賞花遊3條石榴主題精品旅遊線路,以及中華石榴文化博覽園“石榴博物館”、青檀寺“檀石一家”、萬福園“榴花仙子”等“網紅打卡地”,吸引八方來客。
産業旺,鄉村興。2万余名從事石榴产业的农民过上了“像石榴果一样红红火火的日子”。枣庄用石榴“榴”住了百姓的幸福生活,妇女用拼搏拼出了一番新的天地。
與棗莊相距230多公裏的“中國牡丹之都”菏澤,則將一朵花做到極致,“芬芳”了一整座城。11年前,習近平總書記來到菏澤,提出了“後來居上”的殷切期望。
如今,“国色天香”的牡丹,從“一朵花”演变为整个产业链的“华丽绽放”。花可赏、根入药、籽榨油、蕊制茶、瓣提露……,“富贵之花”变成了“富民之花”。
走進堯舜牡丹産業園,瞬間被濃郁的香味“侵襲”。尋找香源,發現一枚枚黑色的牡丹籽經過“奇幻之旅”後,成了琥珀色的牡丹籽油。
堯舜牡丹産業集團研發部的張晴,去年剛剛畢業,今年就交出了一份成績單:“我參與研發的牡丹化妝品即將通過審批,很快就能上市了。我很幸運,能有這樣的平台來實現自己的夢想。”
“花開盛世,一朵花的故事折射時代。”菏澤學院農業與生物工程學院(牡丹學院)博士康曉飛深有感觸。現在牡丹産業發展環境越來越好,尤其是校企合作的新模式,讓牡丹育種的方向既有“科技感”又有“市場感”。
在菏澤這方“牡丹大觀園”,培育新品種的數量占到國內的80%。牡丹籽油、牡丹茶、牡丹日化品和牡丹生物醫藥類産品達260余種,遠銷30多個國家和地區。
習近平總書記要求山東打造鄉村振興的齊魯樣板。山東牢記囑托,積極踐行大農業觀,以培育農業全産業鏈爲重點,大力提高農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,全面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。
從海滨到平原,從丘陵到盐滩,金年会 - jinnianhui.com看到了不断刷新着的乡村振兴“齊魯樣板”。
農業強、農村美、農民富,濟南市章丘區雙山街道三澗溪村做到了。村黨委書記、婦聯主席高淑貞就盼著習近平總書記再到村裏做客,“看看金年会 - jinnianhui.com新建的楼房,吃吃金年会 - jinnianhui.com新鲜的果蔬,好好品品金年会 - jinnianhui.com山东农家的新生活。”
“春種一粒粟,秋收萬顆子”,大地不會辜負勤勞者的汗水。
源浚流長
暑期,曲阜,孔子博物館內,以“孔子密碼”爲主題的沈浸式文物數字藝術展,最吸引遊客。
珍藏的70萬件珍貴文物,講述著孔子的生平、思想及孔氏後裔的生活,展示著儒家文化對中國乃至世界産生的深遠影響。
“一部《論語》,藏著中國人的精神根脈”“儒家經典,是世界讀懂中國文明的密碼”……天南地北的人們來到“孔孟之鄉”拜谒先哲,在曆史的回響中,尋找中華民族的根和魂。
“一個國家、一個民族的強盛,總是以文化興盛爲支撐的,中華民族偉大複興需要以中華文化發展繁榮爲條件。”2013年11月,習近平總書記到孔府和孔子研究院考察。
當看到《孔子家語通解》《論語诠解》兩本書,總書記饒有興趣地拿起來:“這兩本書我要仔細看看。”
孔子研究院儒家文化傳播體驗中心首席講解員、副研究館員唐亞偉介紹說,孔子研究院聚焦“論語學”“中華禮樂文明”“《孔子家語》”等學術專題,特別是由儒學大家領銜的“翻譯中國”項目,爲世界了解儒學、對外講述儒學提供了最好的工具書。
赓續中華文脈,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,是習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內容。
自2010年起,尼山世界文明論壇在曲阜舉辦。論壇專注不同文明對話,可謂獨豎一幟。文明互鑒,民心互通,人類命運共同體才更堅實。
今年7月,第十屆尼山世界文明論壇又如約而至。首次舉辦的“家庭文化研討會”平行論壇,圍繞“家庭文化傳承與世界文明發展”主題開展對話交流,引起海內外格外關注。
“天下之本在國,國之本在家”,中華民族家國情懷深厚,家庭美德綿長。齊魯大地的曆史文化資源更是豐沛。
去年,濟甯市婦聯在全市範圍內組建了40多支、4000余人的“家风传承志愿服务队”,她们從优秀传统文化中获得精神滋养,讲好当代“最美家庭”的故事。
李子君是其中的一員,她鍾情于孔母、孟母教子有方的故事,連續9年開展公益宣講。她說,“創造人類文明美好的未來,要發揮女性的優勢和母親的作用。”
優秀的傳統文化,如涓涓細流,潤澤她流經的每一寸土地。這股恒久的力量,穿越時空,又孕育出新的“精神之花”。
革命戰爭年代,沂蒙人民書寫了一部毀家纾難、擁軍支前的壯麗史詩。沂蒙紅嫂把“最後一口糧當軍糧,最後一塊布做軍裝,最後一個兒子送戰場”,在烽火歲月留下一曲曲動人的骊歌。
2013年11月,總書記來到革命老區臨沂,深情地說:“沂蒙精神與延安精神、井岡山精神、西柏坡精神一樣,是黨和國家的寶貴精神財富,要不斷結合新的時代條件發揚光大”。
沂南县马牧池乡妇联主席张金凤告诉金年会 - jinnianhui.com,乡里有39支“新紅嫂志願服務隊”,她們行走鄉間庭院,傳播“沂蒙紅嫂”故事,是當地一道流動的“風景線”。
雙泉村村民王世華每次講起“紅嫂”的故事,眼淚總忍不住在眼眶內打轉。
“‘沂蒙母親’王換于和兒媳張淑貞創辦戰時托兒所,她曾這樣告訴兒媳:‘讓咱的孩子在家吃粗的,把奶給其他的孩子喝吧’。在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,她們撫養了30多名革命後代和8名烈士遺孤,自己的4個孫子卻先後夭折了。”
王換于的孫女于愛梅,已年過古。員疾ǜ鞯亟彩瞿棠痰墓適攏“我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夠了解沂蒙紅嫂故事,找到精神的力量。”
薪火相传,于爱梅的希望,成为女儿高洁的动力。高洁将自己從小耳濡目染的红色故事整理成一份特别的“黨課教材”,“雖然我講得還遠遠不如母親,但我想用自己的方式,把沂蒙精神傳遞給更多的人。”
在马牧池乡蒙山妈妈梦工厂的生产车间里,金年会 - jinnianhui.com看到一些妇女在缝制老布鞋、织老粗布,“这是金年会 - jinnianhui.com沂蒙红嫂代代相传的技能,不能丢。”郑光云在当地妇联组织的支持下,在多个村子建起了车间、厂房,帮助周边上百名妇女居家就业,每人月平均增收2000多元。
“把紅色傳統發揚光大,爲自己和家鄉創造價值,我覺得人生很有意義。”鄭光雲動情地說。
蒙山不老,沂河常新。有血性和大愛的老區人,用勤勞的雙手創造出了新的“沂蒙好風光”。
源浚者流長,根深者葉茂。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、一個民族發展中最基本、最深沈、最持久的力量。
生生不息的古韻文脈,崇高偉岸的革命精神,海納百川的如虹氣勢,擁有如此精氣神的齊魯大地,將在中國式現代化新征程上續寫出怎樣的輝煌篇章?
大道如砥,行者無疆。改革開放,旗幟所向。
山東,正闊步前行!
齊魯巾帼,正闊步前行。ɡ叢:中國婦女報)